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促进商贸行业发展举措(促进商贸行业发展举措怎么写)

2024-06-04 11169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如何落实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三大举措
  2. 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方法
  3. 各部委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了哪些举措

1、第一,增强消费能力,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2、第二,推动老旧商圈等改造提升,推动多种消费业态嵌入商业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

  

3、第三,创新消费场景,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专业市场与平台企业加强合作,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拓展购物体验。

  

4、有人认为三大举措有些发虚,缺乏针对性。但是,我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

  

5、我们看讲的三大举措,翻译过来就是,第一要让老百姓有钱,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要有钱;第二要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消费进行支持甚至补贴;第三是要买起来更方便,多渠道畅通消费。

  

6、所以,赵主任还强调说,要让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这个意思就是要有意愿有钱有地方消费。

  

7、总体来看,三大举措都非常重要,很有针对性。

  

8、但是,关键是怎么落实?这里面的问题就很多了,挑战也很大。

  

9、我们曾经多次讲过,三年疫情和经济困难下来,经济复苏的最大问题不再是疫情,而是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面临资金耗尽,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

  

10、企业没有钱,怎么恢复生产呢,哪有商品供给消费呢?家庭没有钱,怎么消费呢?所以这才是根本问题。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要有钱,因为大家都知道,高收入人群增加财富,他们也很难增加多少消费,而中低收入人群增加100块钱,他们可能把80块用在消费上。

  

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方法

  

近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在义乌市场已传递出势不可当的强音。电子商务将会成为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意义

  

网下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的结合,促使小商品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由有限变无限,交易方式由现场、现货、现金转变为网络信息化、数据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拓宽了已具备一定国际化基础的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加快义乌小商品国际化进程建设。义乌拥有天然的外贸优势,作为国际商贸城市,厂家聚集,是国内外优质供应链的选择区,拥有物流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优势。B2B、B2C网站和C2C卖家逐渐发挥商品中转和组合配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国内二级批发市场的作用。在义乌市的阿里巴巴2000家中国供应商(出口)会员中,网上接单达成外贸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近100家,个别的甚至超过1亿美元。

  

一方面通过电子交易方式,义乌小商品市场能够从交通费、通信费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使其本身具有的交易费用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大量的商品信息里,快速搜寻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市场经营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商品信息和刊登商品广告,并借助网上支付和第三方物流,成为真正的坐商,提高交易效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发挥了商品展示和交易功能,有近40%的市场经营户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近年来,义乌电子商务跳跃式发展,已形成网商集聚局面,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服务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为了满足义乌广大网商的需求,义乌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快递、摄影、培训、创意、推广、网络分销、代运营、电商库存抵押贷款融资、展会等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日趋完善。目前义乌市从事产品拍摄的网店摄影师有上千人,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网店摄影机构近十家。此外,义乌市网商纷纷与知名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增强自身的实力。全国百强企业西街网与浙江一点通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开展网络分销。灵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巨龙箱包等5家传统企业达成代运营合作。

  

2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义乌市场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网货大仓库,汇集了16个大类、170多万种单品,电子商务商可以在义乌市实现一站式采购。据艾瑞咨询调查,全国75%以上日用百货类网货直接或间接来自义乌市场。另据统计,义乌网商的商品70%以上来源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按这个比例,义乌网商帮助义乌市场实现了350亿元的成交额。

  

义乌物流网点齐全,有国内联托运线路600多条,快递公司100多家,全球海运20强已有17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已形成面向全球的货物运输配送网络;义乌物流速度快捷,从义乌托运货物要比其他城市平均节省一半的时间;义乌物流成本低廉,据统计,义乌物流成本仅有商品总成本的12%,远低于17%的全国平均成本。目前国内快件日均单量达40万票,2012年快递业务量排名全国第七。便捷的通关政策、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使商品的流通更为顺畅。

  

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规模集聚,产生了洼地效应。义乌市有6万家市场经营户,20万市场从业人员,都是潜在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作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商和管理者,商城集团从几年前就开始筹划电子商务的各项布局。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在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网络门户,中文网站有效注册用户达到182万家,其中采购商达到151万家,注册并发布产品的供应商达到31万家;英文网站共有已发布产品的供应商11323家。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很大的市场经营主体占427%,潜力一般的占513%。

  

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所有商位全部实现宽带网络连接,市场经营户电脑拥有率达63%,市场宽带普及率达100%。市场内经营户网站开通比例由年初的339%提升到了415%,有35%的经营户每年均有网络推广费用投入义乌现有阿里巴巴国内诚信通会员12万家,外贸诚信通会员5000多家,70%以上来自市场内。有各类网商超过6万家,其中位于江东街道的约占37%,北苑街道约占22%,后宅街道约占7%,苏溪、廿三里、城西、大陈各占5%左右。全市现淘宝五钻以上卖家约3500家,约占金华地区的61%;月均交易额超过10万元的1100家,约占金华地区的73%。

  

根据义乌市商务局2012年上半年数据,义乌市电子商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市现有网商超过6万家,同比增长13%;淘宝天猫B店超过2600家,同比增长136%;快递日均出货量达35万票,同比增长70%。传统企业也纷纷试水电子商务,如贝克曼试水物联网,双童吸管打造淘金网,华鸿集团创办搜画网。根据调查分析,义乌市百强企业中已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占579%,有21%的企业正在建设团队,准备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有25%的企业自建了企业的独立网站。

  

31经营主体——高素质的年轻群体是主流

  

从调查中发现,义乌从事电子商务的主体主要为年轻人,25岁左右这个群体占到调查总数的73%。复合分析,这一群体的学历结构主要是大专,籍贯分布上为义乌、金华,浙江省内和省外基本平均,基本都占到20%以上,浙江省内占到总比例的73%。出人意料的是,浙江省外的也有占到27%,超过四分之一。

  

义乌市场电子商务从业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以20~30岁的浙江省内的年轻人为主体,但浙江省外也占到四分之一多,这个现象是调查之初没有想到的。年轻人有干劲,但缺资金,缺经验,借助或建立平台很重要。义乌市场电子商务经营户是一群年轻的高素质创业者,周边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借助义乌小商品市场优势加入到这股电子商务经营大潮中来。

  

传统企业十个有九个半想涉足电子商务,可是进来的人里面存活下来的比例不高。为什么?第一,商铺老板不参与,对电子商务似懂非懂,计算机和互联网被许多经营户用于休闲娱乐和简单的账务记录;第二,传统企业一做电商就砸钱,盲目进行资本操作,不能对应具体的回报。做电子商务,有人才、投入得当,可以迅速塑造一个品牌,但后续运营得跟上,其对资金、技术的苛刻性也越来越回归商务本质。

  

义乌市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竞争主体变化也很快。从最早的以个体经营为主转变成以企业运营为主,大量的传统企业和外贸转内销的企业也参与到此环节当中。这个过程加剧了本来就已存在的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局面。义乌市拥有一大批网店店主,但其相应的技能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次,对于精细化运营掌握较少。创意策划、品牌营销、数据分析、付费推广、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性的人才缺口很大。

  

3.2经营商品——义乌本地外地商品两对分

  

从经营品种来看,义乌电子商务创业者经营品种排名依次是:家居用品、玩具、礼品、文体用品、电子电器、化妆品、饰品、服装箱包、其他,这跟义乌小商品市场实体经营有很高的重叠性。调查中发现,来自义乌本地生产的商品占52%,另外几乎占半壁江山48%的商品来自国内其他地区,这些商品主要通过外地生产企业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的实体店铺提供,即外地生产义乌销售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场发展了几十年才到现在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而才起步不久的义乌电子商务,就已经开始独立发展了,并没有成为义乌市场的影子市场和附属市场,而是有自己独立的运作空间和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说明发展电子商务有自己独特的产业链,并且这个产业空间前景很大。

  

3.3经营方式——批发主导下的批发兼零售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有专做零售、有混批、有批发,还有零售批发混合,从比例上看,批发、混批和混合中,这三种方式都含有批发的占了近七成,零售的只占34%,可见主要还是在往批发方向经营发展。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也对物流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物流成本对发展电子商务是个比较大的考验,特别是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网商,加上物流成本后利润空间大大地减少,跟传统店铺相比的优势也大大降低。经营平台也非常多样化,目前全球开发的电子商务平台基本都有,而且一般都是注册经营几个网店,在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义乌现有混批网站200多家,有5家以上网站年销售额过亿元,小卖家数量的增长促进了混批网站交易的进一步增长。通过对近1000家淘宝小卖家的调查分析,其货源43%直接来自于实体市场,40%来自混批网站或固定供货商,8%自行生产,8%网店分销,1%国外代购。但业内人士指出,此类B2B企业居于厂家与中小卖家之间,多以规模和数量取胜,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起着桥梁作用。但随着传统制造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和卖家规模化成长,这类混批企业面临双向压力:来自厂家直销、分销的压力和卖家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压力,生存空间正在承受日渐严峻的挤压。

  

目前在国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领域占有市场最大份额的是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也不例外。其旗下网站淘宝网通过B2B平台,让供应商和批发商、二级代理商在互联网上实现商品交易,并用支付宝保证交易的安全和有效,阿里巴巴网为义乌市场众多经营户提供了产品、企业文化等展示平台。

  

另外,敦煌网在义乌的市场份额也逐年增加。敦煌网作为第二代B2B电子商务的开创者,它协助中国的中小供应商向海外庞大的中小采购商直接供货,并以收取交易额扣点的形式赢利。要在该平台上卖商品,网店业主除了要懂外语,更要学会其专业的操作方式,并习惯因时差而造成的午夜营业方式。在义乌,不少经营户和企业外贸出口量大,且对线下贸易已轻车熟路。面对陌生的网络外贸,他们还不是很适应。义乌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难以被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撼动,为数众多的外向型企业仍要靠外贸获利,在电子商务不断普及的当下,他们也很需要像敦煌网这样的B2B平台。此外,从敦煌网掌握的国外市场信息上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的需求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采购商的订单金额开始变小,订单次数和采购产品种类却在增加。这种变化将使敦煌网目前所拥有的外贸型电子商务模式更加适合义乌企业和经营户。

  

3.4经营规模——电子商务产业进入快车道

  

从市场经营户在淘宝网经营的等级看,五钻以内含五钻占到73%。从员工规模看,10人以下的占到91%。大多数都已经脱离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了,这个阶段很关键,也是最需要政府扶持和配套服务的阶段。

  

电子商务似乎很容易,办个网站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是。电子商务实际是有一定门槛的一个行业,由于其系统性,它是商务化的系统、供应链的系统,还有VIP的系统,导致企业在系统这方面大量下工夫,但是靠的是规模效应来带动增长。位于北苑街道的义乌市e电园科技创业大楼,有使用面积近2万平方米,通过抱团发展,整合多方资源,为e电园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是集办公、仓储、物流、培训、第三方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电子创业园。

  

3.5外贸交易——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通过问卷调查,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经营户中有外贸交易的仅有19%,有外贸交易想法的占67%,他们认为实体经营中外贸份额占得比重较大,电子商务虚拟交易应该有很大空间,但限于英语水平和外贸交易平台等因素,让他们想试但又不敢试,于是他们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上。目前,外贸交易平台主要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主要是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eBay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敦煌网等。

  

目前全国外贸电子商务70%的商品来自于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小饰品、鞋包配饰、母婴产品等小件和方便运输的商品为主,其中饰品占了近六成,汽车装饰配件、商务礼品毛利率比较高,可以达到1000%。深圳、广州的外贸平台已经盯上义乌的货源,像兰亭集势等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来义乌建立采购中心。不过,在小额外贸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令人惊叹的同时,传统外贸观念给小额外贸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阻碍让人担忧。在以小额批发为主的外贸电子商务中,义乌企业和市场经营户的参与度并不高,大部分依旧在走几千个、上万个起订量的老路子,使小额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遇到了货源瓶颈。大额订单贸易的传统观念让许多从事小额外贸电子商务的卖家不受重视,再加上符合欧美要求的供货商不多,虽然小额外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始终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义乌外贸电子商务产业具有供应链优势、物流优势及创业环境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义乌市外贸电子商务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贸网商队伍也在快速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义乌开展外贸B2B模式的卖家达11万余家,数量同比增长20%,交易额同比增长近15%,外贸B2C的卖家93万余家,交易额实现翻番增长。全国外贸网商的货源7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我市市场。

  

就义乌来说,外贸电子商务还是一片蓝海,真正的大鳄还没有出现。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批后,义乌即将成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给义乌市场开拓海外电子商务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义乌电子商务未来要做的就是,从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到建立本土化外贸平台再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化平台的过渡,通过整合产业链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品牌。义乌目前的外贸交易平台主要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其中份额比较大的主要有速卖通、敦煌网、eBay、亚马逊等,作为义乌本土的大型外贸电子商务B2B平台,中国义乌外贸网,已经率先在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中接入第三方支付工具,开创了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的第一次。义乌网商协会外贸分会的成立,也将有助于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卖家抱团合作,打破国际物流选择余地小、外贸结汇金额受限等发展瓶颈。

  

4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

  

义乌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有形实体市场丰富的商品资源和近10万的实体商户,实体商铺发展电子商务是对现有业务模式的一种延伸,有线下业务、品牌、供货、销售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为义乌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一个很好的后发优势,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点。义乌小商品市场要协同发展电子商务,除了丰富的商品资源,还必须加大各部门间的协同,形成真正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

  

4.1加大主体资源投入,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4.1.1打造品牌交易平台要立足义乌市场特点,开发适合义乌市场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也鼓励第三方平台企业与专业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加大电子商务硬件设施投入,加大网站平台的推广力度,争取培育几家与义乌市场紧密结合,在国内领先的交易平台,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义乌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加强电子商务商家与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专业展会产品对接,以及争取和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已有的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充分利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平台优势。

  

4.1.2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整合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B2B、B2C、C2C等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园发展,加大对外地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企业招商力度,促进集聚发展。健全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引入物流、培训、市场拓展、创意、研发、银行等配套机构。基于电子商务带来的无线商业动力,目前在国内,数十个城市均在建设和打造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园,然而纵观国内,以杭州、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大中心城市,电子商务以平台建设、品牌营销、技术开发为特点形成产业聚集。其他如成都、武汉、西安、南通二三线城市,电子商务主要以低收入劳动密集的服务性外包为主。真正意义贴近市场,贴近网络营销、经销、分销渠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由于没有像义乌市场这样的背景而尚未形成。

  

4.1.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通过平台管理系统,加强市场经营户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学习与培训;鼓励义乌市场组团参加外省市高级人才招聘会,对引进人才实施优惠政策;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电子商务高级人才科研机构和交流窗口。同时,通过在义乌工商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等创业型高校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等方式,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电子商务专业型和服务型人才队伍。此外,义乌目前尚缺乏电子商务的专业高端人才,多举行业界交流会议,吸收尖端电商发展理念,有助于人才素质的提升。

  

4.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增强电子商务发展支撑

  

围绕打造区域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努力引导知名快递公司在义乌市范围内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着重承接金、丽、衢快递分拨业务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承接部分或整个华东地区的快递业务量。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设,对降低电子商务风险,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目前,义乌市电子商务平台都没有搭建自己的支付平台,绝大部分交易通过支付宝实施资金汇转,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搭建支付平台的意向。政府要加大引导,促成银企合作,搭建支付平台,完善即时到账交易系统、担保交易管理系统等功能。

  

鼓励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信贷方式,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新模式,降低电子商务企业贷款门槛,扩大向电子商务企业放贷比例,增强义乌市电子商务企业的货贷能力。第三方平台使用有了一定规模后,还可成为注册企业,并进一步扩大价值。其间,融资往往成为必要选择。在企业寻求资本过程中,作为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一般因为电子商务经营数据无法采集等原因,融资受阻,因此政府应设立诸如电子商务发展基金等投资主体,向有关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扶优扶强,也可以主动引入一些风险投资,为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参加义博会等各种专业展会是电子商务企业发现新趋势、新流行、新商品、好商品的最好的机会,也是义乌电子商务企业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打造义乌电子商务品牌,提升义乌电子商务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建议网货交易会可借助义博会平台,专设一定展位,供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推介和贸易洽谈,条件成熟后可以探索与阿里巴巴等合作或自行开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途径,专场开办,吸引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参展参会。

  

4.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成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小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总协调。组建网商协会,建立电子商务行业内部协作机制,增强义乌市电子商务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话语权。政府专门成立电子商务产业促进机构,协调制定有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规范电子商务产业,把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如果放任自流,仅凭市场无形之手,可能会丧失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时机,无法实现所谓义乌强者恒强。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要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明确目标,科学规范的制定产业政策是重中之重。

  

4.3.2加强宣传推广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性的培训工作。加大电子商务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发动义乌更多的企业、经营户、个人从事电子商务,形成一种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义乌的普通百姓也能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致富梦想。

  

4.4借助贸易改革契机,开发国际电子商务平台

  

据义乌市网商协会外贸分会统计,义乌目前零售型外贸电商有8000多家,在速卖通、敦煌网、eBay、亚马逊等平台上,都活跃着义乌外贸电商的身影,一天的交易量可达10万单左右,年成交额三四千万美金,近期每天申请在eBay上开店的义乌企业有几十家。目前全国外贸电子商务70%的货物采购于义乌市场,以饰品、假发等小件和便于运输的商品为主,其中饰品约占60%,像兰亭集势等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来义乌建立采购中心。

  

就全国范围来说,义乌拥有天然的外贸优势,作为国际商贸城市,厂家聚集,是国内外优质供应链的选择区,拥有物流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优势。然而由于核心人才缺失,外贸电商正在走淘宝的老路,还是以自己创业的小卖家为主,少有几十人团队化作战的集团军,这将给义乌外贸电商的后续发展潜力打上大大的问号。在义乌,供应链、支付、结汇、物流、仓储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就差有实力的外贸电商平台。在这方面,外语、贸易、电子商务的综合性人才是关键,深圳、广州的外贸平台已经盯上义乌的货源,如果义乌不把本地的平台做强,那么,不出两年,义乌市场在外贸电商这片蓝海,还是得沉在最下面,沦为别人家的菜园。因此,义乌电子商务务必要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开发自己独特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4.5传承实体市场经验,提升电子商务综合实力

  

4.5.1政府长期支持,政策引导有力

  

第一,继续实行管办分离。1994年以后,职能部门把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市场建设等交给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工商、国税、公安、地税等部门进行职能管理,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因此,对于市场电子商务管理也要实行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

  

第二,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网络欺诈行为,继续推出了一系列打造信用市场的举措:如行业诚信认证,健全投诉举报网络,加强对办案程序的内部监督,建立黑档案等。

  

第三,积极推动开展各种培训、教育活动。设立小商品城电子商务平台准入培训班,考试合格者方能获得准资格证办理平台注册,除此外还设立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WTO和外贸知识等培训班。

  

第四,主动宣传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扩大网络平台的品牌效应,以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客商登录交易平台。

  

第五,对电子商务市场出现的恶性竞争,政府要及时有力引导。

  

从中国的批发市场趋势看,综合性市场现在越来越趋于衰落,而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20世纪90年代初,义乌也有多个市场,但经营特色不明显,后来政府对市场进行了重新分工,实行划行归市。因此,虚拟的电子商务交易也要按行业进行分类,归口有行业协会负责,对于有品牌、质量好、价格低、款式新的产品可以由行业协会直接推荐。

  

4.5.2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配套服务支持

  

第一,有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形成批发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良性机制。近10年来,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带动下,以义乌为中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覆盖金丽衢、杭嘉湖绍和甬温台等地市,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的小商品产业带。作为电子商务交易的配套设施,物流和相应的服务也要形成集群优势,为市场服务。

  

第二,会展服务的支持。自1995年以来,义乌已成功举办17届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现已形成专业性、国际性的会展品牌,是小商品城引进名优新商品和先进技术,承揽国际订单,展示市场形象的重要途径。义乌政府在继续筹备各项大型展会时,也要借机推广义乌市场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农业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业局等负责)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

  

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1、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

  

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2、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

  

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领域,由主要从事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4、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领域,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移交行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优化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同等对待。

  

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订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五、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县(市、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在线技术支持体系,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其他创业服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鼓励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

  

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

  

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5、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六、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

  

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

  

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

  

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促进商贸行业发展举措(促进商贸行业发展举措怎么写)


复制成功